新北区小河中学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工作计划
发布时间:2012-09-03   点击:   来源:   录入者:

新北区小河中学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

工作计划

、指导思想

在新的学年, 要在市区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科学的办学理念为先导,以继续规范学校管理为抓手,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围绕区教育局《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及市区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贯彻落实教育局几个中心工作“规范、质量、特色、文化”,强化课程改革,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以创建常州市优质学校为契机,努力使小河中学:学校工作更加规范;办学质量努力提高;特色项目力求彰显;学校文化初步形成。

二、工作目标

规范中求发展,发展中求提高

三、工作重点

(一)坚持以人为本,提高队伍素质。

1、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不断提高领导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能力。充分发挥领导班子的领导效能,从我校实际情况来推动学校的发展,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密切通力合作,以先进的理念、规范的教育管理,最大限度地发挥中层干部的内在潜力,创造出教育教学新业绩。

2、加强师德教育,以教师师德行为规范“八要十不、五条禁令”为标准,树立“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与时俱进”的教师形象。认真学习《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内容包括理念、师德、师能等几个方面,这是我们加强教师建设的保障、指导、依据和指南。每位教师要对照《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认真学习找差距,通过自己补、学校帮助补等形式开展“达标”活动,自觉提升素养,努力走专业发展之路。在学校工作中要以争创优质学校凝聚全体教师,引导教师讲正气,讲奉献,讲业绩,在自己的岗位上建功立业。

3、研训结合,以研促训,学校将请教育专家进行课堂教学展示,并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加强校际间的交流,提高自身业务素质。

(二)坚持德育首位,提高育人实效。

1、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沟通校内外德育工作网络。整合德育功能,规范学生行为,全方位、细致地落实好学生的常规管理,引导未成年人养成良好的文明生活习惯。要充分发挥学校德育工作的领导决策作用,发挥德育工作的整合功能,严格落实班主任例会制度,开展班主任培训,增强班主任的育人意识和育人能力,以创优为契机,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作用,让德育渗透到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2、重视行为养成教育,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加强行为规范教育,以《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标准,以一日常规考核为抓手,开展好文明礼仪教育系列活动。利用每周一的升旗仪式、班会、主题教育活动、班级公约等,强化教育训练,注重细节,特别是抓好学生的集队、课间操、午间管理和课间行为规范等,切实培养学生 “讲文明、懂礼仪”行为意识。结合重大节日、纪念日,发挥少先队阵地作用,一月一主题,对学生进行感恩、奉献、友爱、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等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促进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

3、要加强德育科研工作,改进德育教育的方式和途径,以班队文艺活动,增强思想道德教育的主动性、针对性、实效性。积极开展生动活泼的教育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愉快地接受教育,形成良好品德。

4、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以《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纲要》为指导,落实各项心理健康工作方面的要求,培养学生的良好心理素质和健康向上的心态,增强学生适应能力和抗挫能力。对学生要注意抓好住校学生、学困生和贫困生的心理辅导;对教师要注意考前复习时的心理疏导。

5、加强三结合教育活动。学校、家庭、社会密切配合,是教育学生的有效途径。要求建立家庭联系卡,家访制度。定期召开学生家长座谈会,充分发挥家庭教育讲师团的作用,家校相互了解,共同配合,形成合力。另外要争取社会支持,各年级每学期至少开一次家长会。

(三)规范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1、积极推进区教研室的“板块三串”教学模式。在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加大课堂教学改革力度,建构“板块式三串设计”的课堂教学模式,积极推进“板块三串下”的小组学习模式,重视双边活动、兴趣激发、学法指导的同时,重视学风管理,充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避免人为加重学生课业负担等不良现象,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

2、加强教育教学常规管理。要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使教学常规工作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同时建立健全各种教学常规管理制度,积极开展学校检查、教师互检和交流互动。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在教学常态工作的主要环节上做精、做细、做实,引导教师爱岗敬业,用心育人,潜心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质量的双赢。学校将加强不定期抽查,完善对教学常规管理的检查评估、反馈通报制度,并把检查结果列入教师个人档案,作为教师职称评聘、评选先进、履职考核、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

3、努力打造有效教学,向45分钟要质量。本学年推进全员研课听课议课活动,每位教师一学期至少要开一节公开课或研讨课。各学科要以课堂为舞台,以“有效教学”研究为主题,开展系列研讨活动,探讨有效教学的理念、标准、条件、途径、策略、方法、目标和评价等等,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新课程视野,重视课堂教学价值与效益,处理好教学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关系,克服课堂教学随意性与低效率的现象。淡化评比课的表演性,强化常态课的素实性。注意在一些“都需要得到重视的两个方面”之间寻找平衡点:①源于教材与高于教材之间;②寻找过程与告诉结果之间;③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之间;④解题示范与分析思路之间;⑤问题解决与知识归纳之间;⑥先讲后练与先练后讲之间。教研组长与学校领导要深入课堂,进行课堂教学研讨活动。

4、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一是开展教研组示范课、同课异构、青年教师成长汇报课、组内观摩课、骨干以上人员的展示课等多种形式的教学研讨活动,其间邀请区内名教师来校上课,引导教师加强教学基本功的训练与提升,促进教师专业技能发展;二是组织一到两次的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献课活动,引领教师更新教学理念,学习先进教学方式,反思个人教学情况,加快课堂教学改革,打造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三是围绕区级基本功大赛,有序组织好教师写字、编写教案、说课等基本功训练,让竞赛活动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催化剂。

5、深入推进课程改革。要以校本教研为抓手,通过讲座、集体备课、教学观摩、说课、评课、反思交流、案例分析、专题研究等形式,提高教师驾驭新课程的能力,用新课程的理念指导教学工作,把新课程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并落实在课堂上。

6、狠抓体育艺术工作。严格执行体育和卫生工作两个“条例”,保证学生身心受益,全面推进《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实施工作,深入开展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的体育活动。同时加大艺术科技等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规范学校后勤管理,提高校园管理水平

1、抓好安全工作创建平安校园。认真贯彻《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落实学校安全目标责任制、重大安全事故报告制和责任追究制。一是继续深入开展创建“平安校园”活动,层层签定安全责任书,学校校长与科任教师、职能部门,班主任与学生家长层层签定,划清责权关系。三是定期召开安全工作会。通过召开各班班主任参加的安全会议,定期对学校的安全隐患进行倒逼式控制,逐一分析,逐一排除,总结布置安全事宜,发现隐患及时排除,提高校园安全系数。二是加强对师生的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全面提高安全工作管理水平和应急能力,有计划安排举行校园逃生演练活动,锻炼学生在紧急情况下镇静沉着的心理素质,增强学习处理突发事件能力,保证每学期一次。三是配合有关部门清理整顿校园周边治安环境,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四是做好未成年人的保护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妥善处理校内学生伤害事故,维护学校和未成年学生的合法权益。

2、加强饮食安全管理。学校食堂、小卖部的管理作为校园安全的重点工作来抓,加强对校园食堂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的食品安全教育,严格把好食品采购的源头关。

3、加强交通安全教育。强化乘车安全,杜绝乘坐黑车,与街道、交通、公安等部门主动协调、通力合作,全力保障学生交通安全。

4、加强校园安全管理,为师生创造安全和谐的校园教学环境。一是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利用每周一升旗、班会等时间,集中进行安全教育。

5、加强校务公开。凡是涉及学校重大事项,教师关心的热点事、家长们关注的问题都要及时公开,接受监督。特别是要严格规范教育收费,严格执行收费制度,收支两线的要求,严禁乱收费,杜绝推销教辅资料、接受家长吃请等有违师德的行为。要严肃财经纪律,进一步节支创收,各项开支精打细算,做到花小钱办大事,把有限的教育经费投入到教育事业中去。不断提高依法行政、依法执教水平。

6、规范做好学校图书、档案管理工作。学校的图书室要及时整理好书籍,定时开放,发挥育人功能;档案室的管理要定人定责,及时收集装订好学校的相关资料。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