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习规范(7—9年级)
学习用品与资料
一.工具书:
1.必备:《现代汉语词典》,选备:《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成语大词典》。
2.版本:建议“商务印书馆”版。
二.作业本:
1.应备簿本:
名称 |
数量 |
种类 |
用途 |
阅读与练笔本 |
1本 |
软面抄80页 |
写课外读书笔记和课外练笔 |
作文本 |
1—2本 |
作文专用本 |
写作文 |
课堂练习本 |
1—2本 |
单线本 |
写课堂练习 |
默写本 |
1—2本 |
单线本 |
默写和小测验 |
2.封面需写清科目、作业本名称、班级、姓名。
3.簿本无污损,不得用作草稿,不得乱涂乱画。
4.作文本:
第一页:首行正中写“目录”二字;第二行起,每行开头两格写序号,第四格起写“题目”,最后两格写“成绩”。
第二页起:誊写作文,题目居首行正中,题目与正文之间不留空行。
5.默写本:内页根据需要对折或四折。
三.文具:
1. 文件夹或文件袋:用于保存语文讲义和试卷。
2. 黑色水笔和红笔:若干。笔芯为0.5mm。
学习行为与规范
一.预习:
1. 在课文的每个自然段前标注好序号。
2. 注音标在生字上方;默写生字,掌握字形;阅读注释,查工具书,理解词语的意思。
3. 朗读或默读教材1—2遍,简要说出或写出主要内容和中心意思。
4. 收集资料,了解作者、写作背景等。
二.上课:
(一) 备:书本文具放于课桌左上或右上角,其余用品资料一概清除;安静。
(二) 坐:姿势端正,手放桌上。
(三) 听:
1. 老师讲课时,目视老师,简要记录。
2. 同学发言时,听懂意思,准备评价。
(四) 说:
1. 说普通话,尽可能用书面语回答,发音标准。
2. 答问:起身立正;声音响亮,确保每个人能听清;主观题可用“我认为”或“我觉得”起始;如有不会,可用“对不起,我还没想好”明确表示。
3. 评价:对同学的发言,能有理有据地指出对错、优劣,或进行补充。
4. 讨论:讨论之前先独想;同学讲话我倾听,同学讲完我再讲;记录你认为有价值的同学的意见和建议。
5. 演讲:开讲之前,礼貌问候,开宗明义;仪态大方,普通话标准;主题鲜明,内容充实;饱含激情,有感染力;用眼神、手势或语言与听众交流感情。
(五) 读:
1. 朗读:手捧书本,声音响亮,正确流畅。
2. 默读:不指读、不动唇、不出声,动动笔:围绕问题进行圈点批注;每分钟不少于500字。
3. 诵读:语气有轻重、语调有抑扬、语速有缓急——心中有感情。
(六) 写:
1.圈点:
序号 |
符号 |
对象 |
含义 |
1 |
[ ] |
词语 |
需要注音或注释的生字词 |
2 |
( ) |
词语 |
可资借鉴或运用的词汇 |
3 |
. . |
词语 |
关键词 |
4 |
|
词语、句子 |
中心词、中心句 |
5 |
|
句子 |
关键句 |
6 |
|
句子 |
可资借鉴或运用的妙句 |
7 |
/ |
段落 |
段内分层符号 |
8 |
// |
段落 |
段内进一步分层符号 |
9 |
? |
文章 |
疑惑之处 |
2.批注:对文章的理解和评价,用尽可能简要的词语或句子,写在字里行间。
3.记录:精要、及时、清楚,不影响听讲与思考。
三.作业
1. 独立完成、按时上交。
2. 书写:用黑色水笔,不可用铅笔或红笔。
3. 字迹:笔画清楚;位置合适,字的下端与每行下线齐平,应“脚踏实地”;高度适中,约占行高的3/4,不“顶天立地”;大小适中,不胖不瘦。
4. 答题:审题仔细,落笔三思;掌握不同题型的答题规范;语言表述有理有据、清晰明确;答题完毕,验证一下,避免“答非所问”。
5. 改错:用红笔改正;必要时还应写下错误原因或解题思路;改完后及时给老师进行二次批改。
四.背诵与默写
1. 会背之前必会读,读熟练、读正确、读流畅。
2. 现在会背不等于永远会背,不抢记抢背,应反复巩固。
3. 会背不等于会默,读、背之时注意生字、易错字、特殊标点的正确书写。
4. 默写是检验背诵的唯一标准,应用默写的方式检测背诵的效果。
五.阅读与写作
1. 在老师的指导下,每学期课外自主阅读量不少于45万字(相当于3本语文书)。
2. 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读书笔记的内容,一般要包含“积累”、“理解”、“鉴赏”。
3. 课堂作文:作前有草稿;45分钟能写500字作文;作后有改错和反思。
4. 课外练笔。练笔内容:来自生活或书中的见闻感受;对典范作品的仿拟;练笔字数:每周500——1000字。
六.考试
1. 诚信考试,不得作弊;按规定使用文具,一律用黑色水笔书写,严禁携带透明胶带、涂改液、修正带。
2. 审题仔细,如果可以,用笔将题目中的要点圈出,以免“走眼”。
3. 先易后难。
七.整理资料
用过的讲义、试卷,应保存在专用的文件夹或文件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