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微型课题从哪儿来
1、从日常教学的矛盾中提炼课题
一线教师的研究在于以课堂为现场,以学生为中心,以解决问题为目的,在现场中感受教育事实、生发教育理念、提升教育智慧。教育现场是教育问题的原发地,是问题产生的真实土壤。进行微型课题研究的过程就是教师对自身教育教学行为自我观察、内省、反思与探究的过程。
2、在班级常规管理的事件中遴选课题
在日常班级管理中有很多典型的事例,比如,个别学生沉迷电脑游戏、抽烟、早恋、厌学,个别学生以自我为中心,一些学生盲目“追星”等等。有心的教师面对这些会不断地追问,迸发出解读的热情和冲动。
3、从平时学习交流的思考中挖掘课题
研读、学习相关的理论论著和教育研究成果,不仅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拓宽视野、提升学术素养,还可以找到研究的课题。
选题要从大处着眼,从小处手手,即立意要高,起点要低,范围要大,问题要小。要做到这一点研究者必须有三种意识:学习意识、反思意识、问题意识。
二、选择课题有哪些方法
1、聚焦选题法
微型课题形成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不断地缩小选题范围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地从朦胧、粗略的研究方向向具体、明确的研究课题逐步聚焦的过程。选择研究课题的具体过程可以分为确定研究方向、圈定研究范围、聚焦研究内容三个步骤,这是一个不断缩小包围圈的过程,也是研究者的思考不断深入的过程。
其中圈定研究范围是对研究方向进行分解,假如把班级管理作为研究方向,但班级管理的范围很广、内容很多,如班级制度、规范、组织建制、班会、班干部等等。尽可能多地罗列一些因素,然后从中选定自己有思考、有基础的研究范围。聚焦研究内容是将研究范围再分解,如将班集体建设中的班干部再进一步分解的话,可以设计一些课题:“小学班级建设中班长职能的研究”、“高中班干部岗位设置策略的研究”等等。
2、菜单选题法
所谓的菜单法,就是把要研究的课题列成菜单的形式,类似于计算机程序中的下位菜单。将某一范围分成许多类别,然后根据需要和可能确定其中一个类别作为课题进行研究。如果类别还不够具体明克,可再将该类别的某一细项分成更细的次类别,再进行选择直到获得满意的课题为止。菜单选题法是从一个总研究方向出发,不断地分解具体的因素,从而使研究课题具体化、可操作化。
3、多层选题法
所谓多层选题法,就是在确定研究方向后,应用菜单选题法从两个或两个以上层面来选择研究的范围,然后,再在选定的研究范围内罗列各种可能的因素,并将任何两个有关的因素连系起来,构成研究问题。又称为多维选题法。
4、矩阵图选题法
矩阵图选题法就是从众多的教育事件中,找出成对的因素,排列成矩阵图,然后根据矩阵图来分析问题,确定关键点的方法。
三、怎么设计微型课题
(一)、正确表述微型课题的名称
1、内容结构要完整
课题名称的内容与结构虽然没有固定的形式,表达方式多种多样,但微型课题名称要有完整的信息,应该囊括研究的范围、对象、内容、方法。例如:“××小学高年级学生课外阅读状况的调查研究”。其中“××小学高年级”是研究对象的范围,“学生”是研究的对象,“课外阅读状况”是研究的内容,“调查研究”是指研究将采用的方法。
在实际操作中,课题名称中的有些内容也可以省略,如上述的“××小学”和“调查”。为了保证课题名称的完整性,最好避免使用疑问句,而使用陈述句来描述。另外,还要注意避免标题或口号式的课题名称。
2、课题名称要清晰
一是课题名称表述不能繁琐、罗嗦。要语句通顺、简明扼要、一目了然。二是表述不能模糊不清。
3、名称内容不预设价值判断
教育研究是一种带有价值取向的认识活动,对问题的研究都需要作价值判断,但微型课题名称的表述最好不要预设价值判断。如“农村小学教师职业精神缺失成因的调查研究”,就暗示“农村小学教师职业精神”否定性价值判断。尽管是假设,但缺少科学事实依据,可能以偏概全,容易引起争议。可以改为“农村小学教师职业精神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就不具有价值判断。
(二)学会设计微型课题的研究变量
1、变量的概念
所谓的变量,是指课题研究中质和量不确定,可以变化的概念。简单地说,变量就是通过干预、改进、矫正后,会变化的、有差异的教育教学因素。变量是相对常量而言的,常量是指在课题研究中只有一个值、不会变化的教育教学因素。常量不是研究的对象,所谓的研究就是要探讨变量之间的关系。研究者要事先确定课题研究的主要变量,并理清主要变量之间的关系。
2、变量的类型
一项研究中,常常会涉及许多变量,变量之间彼此关联、互相交织、互相影响。微型课题研究相对简单,一般只要研究自变量和因变量,控制好无关变量。
自变量是研究者操纵的可以引起因变量变化的原因变量。自变量又称刺激变量。当两个研究变量存在某种联系,其中一个变量对另外一个变量具有影响作用,则称那个具有影响作用的变量为自变量。
因变量又称反应变量。是受自变量影响的变量,是自变量作用于被试后产生的效应,是研究者假定的要测试的结果变量。当两个研究变量存在某种联系,其中一个变量对另外一个变量具有影响作用时,则称那个被影响的变量为因变量。
无关变量也称控制变量,是指课题研究中,与研究内容有关,但与研究目标无关的因素,也就是除了研究者需要操纵的自变量和需要测试的因变量之外的所有变量。无关变量不需要研究,但它会影响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要加以控制。
从解决问题的性质,对事物了解的程度和研究的深度看,微型课题名称的内容一般涉及一到两个变量,主要有三种形式。
(1)描述性问题。描述性问题是对教育实践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进行叙述,了解现状,探讨是什么的问题。通常只涉及一个变量。如:“××初中师生阅读名著现状的研究”。
(2)相关性问题。相关性问题主要了解教育实践中各种矛盾和问题之间的相互关系、密切程度,探讨如何的问题,一般涉及两个变量。如“小学中年级学生识字量对作文水平影响的研究”。
(3)因果性问题。因果性问题主要了解教育教学问题和矛盾之间的因果关系或规律,探讨为什么的问题,通常涉及两个变量。如:“通过讲故事提高大班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研究”。
微型课题研究最好涉及两个变量,含有两个变量的课题的问题一一对应,研究的内容更明确、更具体,研究的目标更清晰、一目了然。只有一个变量的课题往往不易聚焦,容易扩散。
值得注意的是,在课题名称中不要出现两个没有关联或因果关系的变量,否则就不合逻辑,让人摸不着头脑、无法理解。
(三)学会让课题变“微”
1、限制研究对象的范围
2、限制研究的内容
3、限制研究的方法
微型课题研究选题避免大的同时,还要注意以下三个问题:一是不宜“生”;二是不宜“虚”;三是不宜“散”;四是不宜“深”。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