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有英气在人间
高三7 陈飞燕
“浪迹天涯故旧游,故人生死各千秋。
已摒忧愁寻常事,留得豪情作楚囚。”
又一个“雨纷纷”的清明节,又一次默念这首豪气冲天的诗作时,我站在小河恽代英广场上。
先生的汉白玉塑像稳稳地矗立在广场中央,一袭长袍,一幅金丝眼镜——还是那样清瘦、文静。广场的四周苍松翠柏如勇士般守护在先生身边。
轻轻的,我抚着这汉白玉石碑小心翼翼的走着,如同走在万赖俱静的圣地殿里,生怕一丝杂音扰乱的这圣洁的安静。此时此刻,一切的喧嚣都不复存在,一切的骚动和仓促都化为泡影,无声地消失在这纯净的空气中……一张方桌、一摞文案、一盏清灯、一个端坐的背影。是什么工作让他如此投入?是什么让他难以入睡?列强欺凌、社会混杂、民众麻木、革命多艰……他怎能入睡?他怎能不急?一人之力虽然微薄,但他却以单薄的身躯挑起重任、以全力的呐喊呼唤革命!
如今的尘世繁芜,忙碌的人们在争分夺秒的打理着权力或金钱,他们何曾息过?……一阵霉味传来,令人作吐;“咳!咳!”被排挤出中央的先生因叛徒的出卖被捕入狱。拖着病体、经历一次次审讯,先生眉头锁的更深了、眼神更加桀傲了:“革命高潮涌、红旗遍国中,大革命、总罢工、全国齐暴动!”
悲壮的声音轻轻拨动着我心底的那根弦,我们成天的竞争着、伤害着,却总感觉有什么欠缺。明哲保身、惟利是图、损人利己……我们已经习惯、已经麻木。几十年前,一介文弱书生面对生死却想着民族解放的大业;如今的我们却在纷谈“钱途”、“人财”。——何其悲哀!
聆听先生,先生无语;凝望先生,却很坚毅!……
指导老师:孙伯琦
(已在《常州日报》发表)
青年楷模 时代英雄
——纪念恽代英同志
一支狼毫笔
打一片江山
一硬脊梁骨
扛革命重担
一颗赤忱心
燃烧一方天空
一身凛然正气
慑五湖四海
一生讲演无数
谈笑间千古文章
囹圄间作了楚囚
豪气冲天壮
革命征程浪迹他乡
摒忧愁为寻常
不顾生死踏路前方
青年楷模让人回肠
(常州市小河中学 高二7 薛金丹 指导老师:汤纪顺)
怀念恽代英
常州市小河中学 初一(7)韩姣
今天又是一个清明节,我们“小记者”一行怀着万分崇敬的心情,来到了恽代英广场,瞻仰了革命英雄恽代英的雕像。
沿着台阶,我们走上了雕像前的大平台,平台两旁竖立着几盏明灯和几个喷泉,银白色的栏杆闪闪发亮,在金灿灿的阳光的照耀下,恽代英雕像更加雄伟、庄严。环顾四周,人们为纪念这位永垂不朽的英雄,把这里打扫得干干净净。我沿着平台继续往前走,登上台阶,看到了石阶上放置着几篮鲜花,还有几束百合,轻风中暗送来了它的清香,它象征着恽代英以及所有先烈们的丰功伟绩,标志着全国人民对他们深深的怀念。
这座雕像建于一九九八年十一月二十八日,在当时,为建筑这座纪念性的雕像,人们花费了不少的时间和精力,雕像的底座背面记载了恽代英革命的一生。
恽代英,中国共产党早期著名的政治家、活动家、理论家和革命青年的领袖,是我党创建时期的重要领导人之一。他1895年出生于湖北武昌,祖居位于武进市小河石桥恽家村,他的出生似乎就意味着要为革命奉献出一生。1931年,他考入了武昌中华大学,四年后就在武昌成立了“互助社”。1921年,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宣布成立后不久,恽代英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的行列,在这期间,他先后到川南师范、成都高等师范、上海大学任职,传播革命的火种。此后,他的一生都贡献给了革命,献给了广大的人民群众。1927年,他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同年12月还参加了“广州起义”,并担任广州苏维埃政府秘书长的职位。但因为在一次党的会议上批评李立的“三左”的错误,受到打击,被排挤出党中央,先后被调任上海沪中和沪东区行动委员会书记,尽管他的一生遭尽了无尽的挫折,他都没有改变过为革命做贡献的志向。
不幸的是1931年2月,恽代英被捕,被押往南京中央军人监狱,后因被叛徒出卖,于1931年4月29日在南京被国民党杀害,恽代英就这样壮烈牺牲。他用他的鲜血和生命染红了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
恽代英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是为人类社会求解放、谋幸福的一生,是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一生,他的高尚品质、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将永远成为中国革命青年的楷模,他的精神将留在世世代代的人民的心里。
夕阳西下,瞻仰完恽代英的整个雕像,我怀着沉重的心情离开,当我再次回首遥望雕像时,整个雕像已经沉醉于夕阳之中,我只能在心底向创造出现在美好生活的全体先烈们默默致敬、敬礼!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