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俭是我们的传家宝
发布时间:2016-09-19   点击:   来源:教导处   录入者:初三2周仪

 勤俭是我们的传家宝

初三2周仪

    小时候听人唱过这样一首歌:“勤俭是咱们的传家宝,社会主义建设离了……”歌词其实是赞美珍惜一寸布、一张纸、一枚螺丝钉的节俭精神。

    所谓“勤”,就算没有人监督你,你也会积极地去做好自己的事,与“懒”是属相反。“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才。”在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字叫做苏秦,是一位出名的政治家。苏秦在年轻时,由于自己的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旁人的重视。苏秦回到家后,自己的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这对他的刺激非常大,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只想睡觉。后来,他想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这样一来,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就可以再坚持用功读书了,这就是“勤”。他的故事更是相传至今,勉励着无数人们努力奋斗着。

    所谓“俭”,就是我们对待现拥有的,要学会节约,反对铺张浪费。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苏东坡,也把节俭作为自己的生活习惯,以节俭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他在生活上坚决反对奢侈浪费。有一年,他被贬黄州,俸禄减少,这给生活上带来了诸多不便。为了渡过困境,它不仅辞退了身边所有的仆人,而且自己更加节俭,他给自己制定了一份完整详细的开支 计划,把所有的收入和手边的钱都集中起来,然后将这些钱分成十二份,每月一份,每份又平均分成三十份,每天只用一份。他就是这样“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度过了难关。“君子以俭德辟难”,苏东坡就是这样做的。

   所谓“勤俭”,既要“勤劳”,也要“节俭”,古人认为能否做到勤俭,是关系到生存败亡的大事,不可轻忽。在现在社会,经济增长和物质消费的观念已经发生很大的变化,但勤俭作为一种美德,作为一种工作态度、生活作风或治国方针,还是要大力提倡的。

   “勤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中华儿女的传家宝,我们更应该将它一代一代传下去,让我们及后代有更美好的生活。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